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

网上有关“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7年高考的全国二卷阅读题就截取了林徽因《窗子以外》的一部分。

解析中说,文章中“窗子”既指具体的铁纱窗、玻璃窗之类的窗子,也指“无形的窗子”,即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

而人称的转换,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冷静审视态度——文中的“你”即是作者本人,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行观察和描写,从而对自己进行更加客观的剖析与反思。

文章中并不是通篇使用第二人称的:开头以第一人称写起,第四段起才开始用“你”。作者将本来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第二人称表达出来。最后一段结尾“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是对“你”的嘲讽,而此处的“你”即指作者本人,所以也就是作者的自嘲了。

通篇读下来,作者不满足“窗子”把自己与外界世界隔离开来,想要逃离窗子,但却做不到——因为这“窗子”不仅仅镶嵌在建筑物的墙上,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人对于外界有所抗拒,无法完全融入外部世界,所以这个“窗子”也是开在每个人的心上。即使去了很远的地方,也总会有意无意地与外部世界保持些距离——因为走到哪里,你是无法忘记自己是个什么人,什么身份的。虽然身在外,但你的心有一部分留在了家里,因为你总是要回到那里的。所以到达一个地方,即使风景优美,绿水青山,也无法让你完全融入其中,那是内心还有剪不断的凡尘羁绊、生活琐事。

以上只是在我的理解上(+答案)对这篇阅读文的解读,并不是我的感想。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真实的感想,其实是有些不理解作者。

作者一直在强调“窗子”把她与外界隔离开来,并表达了她强烈想要摆脱窗子的意愿,以及她最终无法摆脱的自嘲与无奈。

但是于我而言,我是喜欢窗子的。林徽因笔下的“窗子”代表了她与外界的隔膜,而我却认为,窗子象征人们为了与外界保持联系而打通的(此处应填一恰当名词OvO)。

在千百年前,人类居住在洞穴里。洞穴只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而且只有洞口,也即是“门”,并没有窗子。

之后……

To be continued...(*`)

关于“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雁梅的头像
    雁梅 2025年11月07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雁梅”

  • 雁梅
    雁梅 2025年11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2...

  • 雁梅
    用户110706 2025年11月07日

    文章不错《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