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

网上有关“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建盏“供御”起于宋徽宗,大致在公元1100年至1112年之间,成为宋代皇帝御前赐茶的专用茶盏。自此,建盏便登至其烧造史上的最顶峰——“御用茶盏”。

一般我们讲,建窑兴于宋、衰于元、止于明。进入元代,饮茶风尚的改变,建盏和点茶法迅速衰落,乃至明代茶人已不知“何谓点茶”。而若说起建盏在宋代宫廷的“供御”地位,事实上在南宋就已发生动摇。

徽钦二帝被@俘、宋室南渡之际,宋王朝风雨飘摇,地方战@火四起,整个社会动荡混乱。建窑所在的建州地区就发生多起叛@乱:高宗建炎元年军校张员起@兵作@乱、建炎二年州卒叶侬之叛、建炎四年御营前军校杨勍起兵并焚烧建州城、绍兴二年范汝起义。

由于政@府颠@沛流@亡、战火不止,建窑历经了一次覆灭与再生,烧造与岁贡也一度陷入停滞。与此同时,高宗也屡次停止北苑贡茶的进贡,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才恢复徽宗时的盛况。此后一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北苑贡茶一直沿袭高宗时的规模,然而建茶的评价在南北宋之间已有降落,逐渐回归碧色茶的审美标淮。

南宋后期,陈鹄《耆旧续闻》载道:“今自头纲贡茶之外,次纲者味亦不甚良,不若正焙茶之真者已带微绿为佳。近日士大夫多重安国茶,以此遗朝贵,而夸茶不为重矣。……今诸郡产茶去处,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论。”

日本荣西禅师两次入宋(1168年、1187-1191年),传回日本的也都是绿色茶汤,可见一般民间、寺院,使用的多半是绿色末茶。与茶色“尚白”转为“尚绿”的同时,建盏作为“供御”的地位也开始变化。

南宋人程大昌在《演繁录》卷11中,谈到宫廷御用茶盏的情形:“按,今御前赐茶,皆不用建盏,用大汤氅[chǎng],色正白,但其制样似铜叶汤氅耳。铜叶色,黄褐色也。”

说明,此时宋朝宫廷御前赐茶已不用建盏,而改用色白的“大汤氅”。氅,为撇口、小足、漏斗状的茶盏/碗,器型与今所说的建窑大撇口盏相似。

(《演繁录》的记载,也恰证明了此前御前赐茶用的都是建盏。)

那么,程大昌的“今”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程大昌(1123-1195年),徽州休宁人,高宗时为秘书省正字,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乾道六年(1170年)任泉州知事,乾道八年任建州知事,淳熙十六年任明州知事,后解官,于宁宗庆元元年卒。

《演繁录》于淳熙八年(1181年)在泉州刊行。程大昌自乾道六年离开朝廷后,都在地方州县任职,直至老死。因此其所指的“今”,上限为乾道六年,下限为《演繁录》在泉州刊行的淳熙八年,即为1170年至1181年。

除了《演繁录》之外,孝宗淳熙年后宫廷御用茶盏不用建盏,还见于南宋周密的《乾淳岁时记》:“禁中大庆会,则用大镀金,以五色韵果簇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见。”

周密所记孝宗乾道、淳熙年间宫廷大庆会使用的是一种镀金的大茶氅,与程大昌所记相吻合。说明,当时宫廷饮茶风尚已从蔡襄、徽宗的“点茶”转变为“绣茶”,御用茶盏也用白釉或镀金的大茶氅替代原来的建窑兔毫盏。

总而言之,在宋孝宗乾道六年至淳熙八年(1170年-1181年)开始,建窑建盏已不被用以宫廷御前赐茶。从徽宗大观年间始,建盏真正作为御前赐茶专用茶盏的“供御”时间为六十至七十年。

尽管孝宗之后,建盏在宋宫廷地位有所下降,但“供御”和“进琖”底款的建盏仍在烧造、进贡入宫。另外,建盏在民间的地位也未受影响,宋文人依然在诗词不断提及、赞赏建盏。哪怕是到了南宋末期《茶具图赞》,审安老人仍将建盏作为茶盏的标准制式,在插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建盏的兔毫斑纹~

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它;君子四雅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也是它!它可以尽染市井烟火,也可以遗世独立绝尘。

茶能够被全民喜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根在宋朝。

茶艺之精空前绝后

茶兴于唐,盛于宋。所谓盛,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覆盖面广,普及率高;二是形成一种文化。

茶在唐朝还属于高档消费品,饮用的人局限于王公贵族,产量也有限。到了宋朝,茶叶产量突飞猛进,专家估计北宋年产茶叶应该在5000万斤左右。茶也由此成为国饮。王安石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

不过古人喝的茶和今天的茶完全不一样。唐宋时期喝的是团茶,何谓团茶?就是茶叶采摘后,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制成茶饼,这就是团茶。喝的时候取下一小块,再研末成粉,就可以冲茶了。好的团茶价格不菲,欧阳修曾感叹一款龙凤团茶?其品绝精,凡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然金可得而茶不可得。?

追求生活美学的宋人将冲茶的过程演变成高超的技艺,发展成精致的艺术。

唐朝人喝茶的方法叫煎茶,就是把茶末扔到开水里煮,并根据喜好,加入调味品。

宋朝人喝茶的方法叫点茶,将研磨好的茶末,事先在茶盏中以少量开水调成均匀的茶膏,之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匙或茶筅慢慢搅动。这一步叫?击拂?,它是点茶的关键,非常考验茶技。经过数次击拂,一盏宋式香茶就出炉了,整个冲茶的过程就叫点茶。

宋徽宗就是点茶高手,他在《大观茶论》中描述了点茶的技巧诀窍,七次注水,七次击拂,每一次注水的角度,击拂的力度都不相同。七次之后,茶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颜色?以纯白为上真?,香气应?馨香四达,秋爽洒然?,喝起来?香甘重滑?,这杯茶才叫完美!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宋徽宗的推广,这派?盛世清尚?在民间也被大力追捧。相传,苏东坡去杭州任知州。有位南屏谦师擅长点茶,手法高超。他是苏东坡的铁粉,听说偶像来了,亲自为苏东坡表演点茶技法。苏东坡大呼过瘾,当场作诗?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从此,?点茶三昧手?就成了茶艺高超的赞誉。

点茶到了极盛时期,就有了分茶和斗茶。分茶就是炫技,让茶汤的汤花在瞬间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有点类似于今天咖啡的拉花。宋代有位叫?福全?的和尚便是分茶高手?每一盏中可生成一句诗,四盏连点,可成一首绝句。斗茶就是比赛,看谁的茶艺更高超。

只不过如此纷繁复杂的技艺已经失传。宋时,有日本僧人将点茶技艺带回日本,这就是现在的日本抹茶。

茶器之美冠绝古今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宋人?点茶?成为风尚,茶道成为日常,茶器也发展出自己的规制。?器以载道,格物致知?。器物的实用功能背后,总是蕴藏着不同时代的美学意义。

宋徽宗十分喜爱黑釉盏,除了它有利于点茶时?浮乳?的保持和留痕,很重要的一点是黑盏与白色茶汤形成一种黑白对比的禅意,赏心悦目。

除了宋徽宗,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是黑釉盏的拥趸。苏轼《水调歌头?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诗中有:?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陆游《入梅》诗中有?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兔毫盏就是黑釉盏中的精品。

黄庭坚《满庭芳?茶》中写道:?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黑釉盏上的?鹧鸪斑?是釉料中的二氧化铁遇不同温度所呈现银灰、灰褐、黄褐色釉斑,或密集或疏朗,状如鹧鸪羽毛状,非常漂亮。此外,油滴盏、矅变天目等也是黑釉盏中的名品。当时福建的建窑盛产黑釉盏,后人常常笼统的将黑釉盏统称为建盏。

黑釉盏盛于南宋及元初,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贡茶,?唯采芽以进?,点茶技艺失传,黑釉盏当然也就不复存在。自宋而起的讲究吃喝玩乐的风气,终于被这位崇尚艰苦朴素的皇帝给止住了。

点茶?捧红?的不仅有黑釉盏,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角色?汤瓶,这对亲密搭档完美演绎了点茶艺术。为玩转点茶,宋人对汤瓶作了特别设计:流口变得曲长,壶嘴的出水口圆而小,使注水点茶,收放自如,并且水流呈抛物线,极具线条美。

在收藏家的眼里,宋瓷是藏品,清瓷是商品。其实宋瓷的收藏,从明清时已成为潮流,据传乾隆皇帝就为其收藏的每一件宋瓷都题了诗。

不过因为点茶无需茶壶,所以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因此您要是捡漏遇到宋朝茶壶就要注意了。

茶事之盛绵延两宋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宋朝的茶事之盛至今难以企及。

当时宫廷会举办茶宴。蔡京《延福宫曲宴记》一文记载:宣和二年十月癸巳,如宰执亲王学士曲宴于延福宫,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饮毕,皆顿首谢。

在这次茶宴中,宋徽宗亲自演示点茶技艺,并分赐诸臣。大臣们受宠若惊,喝完茶之后,纷纷叩首谢恩。因为茶宴非常普及,宋政府在给地方官员所发的俸禄中,曾特别给那些还没有发放公使钱的地方官们派发?茶宴钱?,钱的数目视官品之高下而定。

宫廷之外,很多文人士大夫还会定期举行茶会,邀三五好友,择一清雅场所,品茗唱和。像苏轼、曾巩等就是茶会的常客,宋朝诗人也因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茶会品茗的诗作。

入世是茶,出世也是茶。宋朝很多寺庙也会定期举办茶汤会,?径山茶宴?在当时极富盛名。茶与禅的结合,将茶文化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寻常百姓之家,也形成了以茶待客的习俗。?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

当然,精明的宋朝人是绝不会放过茶这个商机的。如果走上宋朝的城市街头,你会发现满大街都是茶坊、茶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的闹市区和居民集中区,茶坊鳞次栉比,茶馆从早上开到夜市结束才打烊。《梦梁录》甚至列出了一大串茶坊的网红店。

针对茶客不同的消费需求,茶坊也有不同档次:有走低价路线的大众茶肆;有适合文艺青年聚会创作的个性茶肆;有?插四时花,挂名人画?的精品茶肆;有?能讲汉书?或歌手驻唱的娱乐性茶肆。即便不进茶馆,走在街头,哪怕是深夜,也有?提茶瓶人?卖散装的大碗茶。

茶原本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叶嫩绿,宋人却赋予它极致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你似乎很难再找出如此矛盾却又如此和谐的事物。它在市井妇人的用度计算中,在文人墨客的谈笑唱和中,它在奔波生计的提茶瓶人中,它在参禅悟道的修行人中。茶艺为它繁复之极,茶器为它含蓄之极。

这杯茶,可解渴,可寄情!这杯茶,可叹炎凉,可暖人心!

关于“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梦蝶的头像
    梦蝶 2025年11月05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梦蝶”

  • 梦蝶
    梦蝶 2025年11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梦蝶
    用户110506 2025年11月05日

    文章不错《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