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些基础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包括广泛性、综合性、连续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
2.社区卫生服务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3.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让患者自由作答。
4.共同参与型模式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和受过良好教育的患者。
5.指导一合作型模式适用于虽然病情较重,但是意识清楚的患者。
6.护患关系中初始期从病人与护士初次接触时就开始了。
7.初始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关系。
8.护患关系工作期的主要任务是护士通过实施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
9.沟通过程中不应急于更正患者不正确的观念。
10.信息是沟通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
11.医疗卫生法规可以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由非正式立法机关颁布的在其所辖范围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以上文件均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医疗事故处理中,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应在医患双方共同在现场时封存。
13.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部门应在12小时内上报其卫生行政部门。
14.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要负责外,带教护士要负法律责任。
15.患者家属对患者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16.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五)
口服给药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药物经胃肠道粘膜吸收。口服给药法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
口服给药要按评估、准备、实施三个步骤进行并遵循注意事项:
评估
执行药疗前,要注意评估影响给药的因素,以便判断病人是否适宜口服给药,服药时是否需要提供帮助以及需要提供何种帮助等。需要评估的内容主要有:
(1)询问用药史。
(2)病人口服药物的自理能力。
(3)病人的吞咽能力如何。
(4)病人的合作程度如何,有无拒服药物的现象。
(5)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
准备
用物准备:发药盘、所用药物、小药牌、服药本、药匙、药杯、小水壶、乳钵、研锤、量杯、纱布、滴管、小毛巾。
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
实施
摆药
摆药前要备齐用物,中途勿离开操作台,以免发生差错。
(1)准备小药牌,核对小药牌与医嘱本后,按床号顺序将小药牌插入发药盘内。
(2)按查对制度进行摆药。
(3)摆水剂药物时应用量杯计量。
(4)所用药液量不足1ml时,则用滴管计量;以滴为单位,1ml为15滴。量取时,先于药杯中倒入少量凉开水,再滴入药液。如药液不宜稀释时,则可将药液直接滴在面包或饼干上服用。
(5)摆药完毕,再将药物、小药牌与服药单核对一遍,发药前再请另一名护士核对一遍,以保证给药无误。检查或发药完毕,用治疗巾盖好药盘。
发药
摆药完毕,按查对制度核对无误后,带上温开水,在合适的时间发给病人。
1 准确的药、准确的病人。
2 对服药自理有困难的病人,应予以帮助;如对婴幼儿或危重病人,应予喂药。对婴幼儿喂药的具体操作方法:
3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
(1)对胃肠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2)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一般应在15分钟后才可饮水。
(3)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可用饮水管吸服,以免药液与牙齿接触。另外,服药后及时漱口。
(4)磺胺类药物,服后应嘱咐病人多饮水
(5)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
(6)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不宜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
(7)合理安排服药时间,以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中药服药方法[见表]。
解表药
药物分类 服用方法
补益药 宜饭前服(以利于吸收)
解表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宜饭后服
攻下驱虫药 宜清晨空腹时服
镇静安神药、缓泻药 宜睡前服
调经药 宜在月经前数日开始服
发药后处理
发药后要对病人用过的药杯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可浸泡于消毒溶液中,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擦干备用。盛油剂的药杯先用纸擦净后再消毒处理。如用一次性的塑料小药杯,须经集中消毒处理后再丢弃,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此外,应每日清洁发药车、发药盘,整理药柜。
注意事项
(1)严格做到五个准确。
(2)认真落实给药方案。
(3)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4)教会患者自我正确给药的方法。
这些基础知识点,你记住了吗?
1.一般系统论是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
2.主观资料是指病人的主诉包括病人的经历、感觉以及他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对于健康状况的主观感觉,如疼痛、麻木、胀痛、瘙痒或感到软弱无力等。
3.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PES公式,具有P、E、S三个部分。P 护理诊断的名称;E 相关因素;S一一临床表现,主要是症状和体征,也包括实验室、器械检查结果。
4.确定知识缺乏的诊断,可以陈述为 知识缺乏:缺乏 方面的知识 。
5.一个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6.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护理诊断必须是用护理措施可以解决的。
7.医生与护士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属于合作性问题。多指由于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潜在并发症。
8.不适应的最严重表现是疼痛。
9.促进舒适的首要措施是了解原因。
10.去枕仰卧对全麻术后未醒者可防止呕吐物人气管;对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可防颅压降低所致头痛。
11.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利于呼吸及静脉回流。
12.头高脚底位,适用于颅脑术后、预防脑水肿及颈椎骨折病人。
13.半坐卧位应床头抬高30 ~50 ,膝下支架抬起15 ~20 。
14.半坐卧位,对部分头颈部术后病人可减少局部出血,对腹部术后病人可减轻伤口处张力,对急性左心衰病人可减轻肺部淤血,对腹、盆腔炎症或术后病人可使感染局限化,对心脏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可改善呼吸。
15.端坐位多为被迫体位,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呼吸极度困难者。
16.灌肠时应取侧卧位,导尿、腹部检查时应取屈膝仰卧位。
关于“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汤献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基础护理学十六条速记(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