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

网上有关“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孩子如何做人, 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就整理了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欢迎阅读和参考。

 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

 1、关于我是从哪来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

 “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那我怎么到你肚子里的啊。”

 “那你先说你是怎么种花生的呢?”

 “我把花生米放在花盆土里,花生就长出来了”

 “是啊,当初爸爸也给了妈妈一颗种子,并种在妈妈肚子里,后来就长出了你。花生米就相当于爸爸给的种子,土壤相当于妈妈的肚子,长出的花生就相当于你。”

 2、关于做人

 “妈妈,为什么你总说要先学会做人?”

 “孩子,还记得你搭积木时,为什么越高越容易倒吗?”

 “不知道”

 “因为根基不牢固,搭的越高,压力就越大,倒的就越快。做人就相当于搭积木,人做不好,你走的再远,也会像积木一样最终倒下。而做人要善良、诚信、大气,懂得尊重、有担当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就相当于一块块积木,优秀品质越多,你才能有机会搭的越高,否则你连积木都没有几块,怎么谈得上搭的高呢?”

 3、关于交往

 “妈妈,强强打我”

 “为什么啊?”

 “他说我这次没给他东西”

 “那你以前为什么给他东西”

 “我想有小朋友玩”

 “你看,孩子,当你总是给别人东西时,别人就习惯从你这里得到,并觉得这是你应该给的。而有一次你没东西可给时,别人就会不习惯,就觉得你很不好,所以就打你了。而你应该明白,交朋友是靠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别人成为你的朋友,比如你学下棋,就会交到棋友,你会讲故事,就会遇到爱听故事的小朋友,只有你学的本领足够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交到一样爱好的朋友,而不是靠拿自己的`东西换取朋友,靠用东西换的朋友也不是真正的朋友。”

 3、关于主见

 “孩子,老师说的话你都听吗?”

 “听啊”

 “那如果红灯时老师说,赶紧过马路,你过吗?”

 “我不过”

 “为什么啊”

 “因为红灯应该停啊”

 “对啊,所以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都是对的,包括老师,包括妈妈,你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自己判断。”

 4、关于自我管理

 “妈妈,我想买烤肠”

 “去吧”

 “妈妈,我想坐摇摇车。”

 “去吧”

 “可是妈妈,我只有一块钱啊。”

 “呵呵,是啊,你只有一块钱啊,你如果选择买烤肠就坐不成摇摇车,如果选择坐摇摇车就买不了烤肠。妈妈把结果告诉你,但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选择吧。你怎么选妈妈不管,但你需要承受选择后的代价,比如选了摇摇车,你就得承受没吃到烤肠的事实。”

 “嗯……妈妈,我买烤肠。”

 5、关于理财

 “孩子,你吃了面包,太干吧,再买瓶牛奶吧。”

 “妈妈,我们家有啊,回去喝吧。”

 “你是不舍得再花自己的钱吧!”

 “嗯……”

 “孩子,如果你有一块钱,即便一直舍不得花,那它也不会增加,最多还是一元钱。但是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了五元钱,即便你吃了面包再买牛奶花三元,是不是还剩两元钱,比你开始一元钱还多出一块呢,所以钱不是单靠省来的,更多的是靠挣来的,而起要舍得花有意义的钱,因为有舍才有得。”

 6、关于助人

 “妈妈,电视上说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是吗?”

 “是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

 “妈妈给你讲个故事,有个瞎子,虽然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在夜晚时却一直拿个灯笼,他说,虽然自己看不见,却可以照亮别人前进的路,从而不撞住自己,你看,表面上是帮别人照亮了路,实际上也让自己更加安全。”

 7、关于勇敢

 “妈妈,我不会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是吗,那你回答妈妈几个问题,小马开始敢不敢过河,都问了哪些动物,最后过去了吗?它妈妈告诉他什么了?”

 “小马开始不敢过,问了小松鼠和牛伯伯,最后过去了,他妈妈说只有自己试试才知道深浅。”

 “是啊,孩子,你看你回答的多好,把这些答案串起来,再讲一遍就是个很好的故事了,就像小马妈妈说的那样,你不自己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呢,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敢于尝试。”

 8、关于虚心

 “孩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

 “你看,有的人像石头,硬梆梆的,别人身上的什么优秀营养液都吸收不了,顶多湿了湿外表。但是有的人像海绵,只要遇到营养液都使劲吸的饱饱的,然后就什么都会了,能不进步吗?”

 9、关于学习

 “孩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吗?”

 “不知道”

 “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呢?”

 “因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比如你想抓小偷帮助受害者,那你是不是先得自己学会很多防身本领,侦查本领等等,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你努力学习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时,说不定你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警察了,这不就是帮助了自己了吗?”

 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

 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明白的事情是什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担任着老师的角色,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还要关注孩子品质的塑造以及思想和习惯的培养。所以孩子在12岁之前,家长一定要教会他这6个道理,这将会是他一生的财富。

保持身体健康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而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就是锻炼身体,所以家长要从培养孩子锻炼的习惯。毕竟小的时候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锻炼,等到长大工作后就会变得非常忙碌,很容易忽略锻炼,所从小就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样的家长也要做好榜样,每天都带孩子出去跑跑步、打打球都是很好的,不过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孩子准备舒适的运动鞋,不然孩子就算再想运动,没有舒适的装备,也是会变得不爱动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们都特别的宠溺孩子,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只会害了孩子。所以家长在孩子有自理能力的时候,就一定要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毕竟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他自己学会了独立,家长老了之后也能放心。

勇于尝试

很多人都想过舒适的生活,可是舒适也就是意味着爱原地踏步,这并不能让人变得成熟起来。就像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一样,虽然没有家长的陪伴他会哭闹,可是哭闹后他才学会了独立。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勇敢的去打破原来熟悉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学习、成长,这样他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学会拒绝

其实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会说:“不”,这其实不是善良,而是自我委屈,永远都是在考虑别人的心情,从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在面对让自己不舒服的要求时,那就直接拒绝,毕竟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不用一味地委曲求全,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学会倾听

比起和别人谈天说地,其实认真的倾听会更加的受欢迎。在学校里,认真倾听的孩子,成绩永远都是拔尖的,在生活中,懂得倾听的人,往往都是人缘最好的,所以说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别人在说话时,认真的倾听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只有自己尊重了别人,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懂得感恩

知恩图报,这是人类比动物高级的一个点。在困境中遇到别人的帮助时,一定不要忘记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即便是接受了父母的帮助,感谢的话也是不能少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懂得感恩,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去帮助他。

其实父母教孩子这6个道理,真正的含义是教他如何做人,所以家长们一定教好孩子,只要这样,在将来的生活中,他才不会受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很多事情只有当了爸妈之后才能理解。再好的道理也不如真真切切地应用在孩子身上。

教育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带动孩子的过程,为人父母家长总认为自己给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其实孩子同样牺牲了很多自我,用来配合家长的步伐和节奏。

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年纪小而懵懂和幼稚,相反越是年纪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感受才能更加敏感,对家长的爱也会越纯粹,孩子要比家长想象的爱得更多一些,只是他们不会表达而已。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不能忽略孩子的情感和感受,不要认为年纪小过会就忘了。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没有被家长忽略之后的失落,有没有想要吸引家长的注意却被斥责“不要闹了”时候的委屈,直到现在为人父母,也还忘不了童年时期被自己家长拒绝的那一幕。

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他们幼年时期对家长的依赖是任何繁忙的工作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孩子对父母的渴望和思念甚至会带入到梦中,希望能够让家长多陪自己一会,多听听自己说话。

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意是纯粹且不掺杂任何杂念的,他们对父母的情感深度永远要比家长想象的要多得多。

教育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父母“自我感动”。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他们却毫无感觉甚至不懂感恩,其实有可能是在他们懂得感恩的时候家长没有注意到,随着成长孩子习惯了家长的言行,反而将心门封闭。

家长不仅要懂得付出爱,更要懂得表达爱和接受爱,当年幼的孩子对着家长说“妈妈/爸爸我最爱你”的时候,家长也要表达出对他们的爱,不要让不好意思或者维护尊严而对孩子表达爱的话语故意被淡化。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要懂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同时也要回应孩子对自己的爱。

幸福感都是被培养出来的,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实验:邀请六个月的婴儿和母亲,面对面地互相凝视,并且进行交谈,微笑,语言沟通,伴随抚摸脸部的动作持续一段时间。

半个小时之后,母亲将脸转到另一边,即使说着和刚才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因为妈妈并没有将目光对准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脸转回孩子,但面部没有表情,这个时候婴儿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变得严肃,失落甚至会哭泣。

当他们发现母亲没有表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尝试做一些其他的动作和发出声音,企图吸引妈妈的注意。但发现没有效果之后,孩子就会出现不安,烦躁和紧张的表现。

但随后妈妈的表情开始有了变化,肢体也开始回应孩子的动作之后,婴儿就会重新变得快乐,彼此又恢复到了开始的状态中。

实验都是比较极端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有的父母很爱孩子,但是碍于家长的尊严或者场合与心情,有的时候就会对孩子的表现选择忽视,不予理睬,甚至会斥责孩子。

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小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做过积极的回应,只是孩子出错的时候挑出毛病,但做得好的时候却从来都不夸奖,害怕孩子骄傲。

为了不娇惯,孩子哭了不去抱一抱,孩子生气了不会去先了解情况,孩子受了委屈也从来不会说鼓励的话,只是告诉他们“你是男孩子,坚强一点,这样像什么样子。”

在幸福感中长大的孩子,与在批评和严格要求声音中长大的孩子未来肯定是大有不同的。即使他们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好的公司上班,但他们对待别人和生活的态度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被家长积极回应的孩子,他们会更有安全感,也愿意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更有冒险精神。

即使孩子平常表现得不在意,但是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因为得不到家长的回应而感到失落和压力。

家长回应的差异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人类的婴儿出生之后,都是靠着与身边的人互动来定义自己和世界的。

作为照顾孩子最近亲的人,父母是孩子了解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当孩子不舒服或者饿了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就不是很危险,而是可控和可预测的。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期待有人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经常漠视孩子说话和行为,或者对他们的进步视而不见,对他们的努力不在乎,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这样他们对世界也会产生不安全感,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即使渴望探索也不敢走得太远。

如果是焦虑矛盾型父母就会表现出对待孩子的前后不一致,高兴的时候就回应,不高兴的时候就忽略,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矛盾行为出现。当他们有需求的时候,会犹豫不决,不知道父母能不能够回应自己。

孩子在童年时期会通过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来确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可以说家长的回应是孩子解读自己与世界的窗口。

思维与行为塑造,与父母的对待他们的回应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今后孩子的对待家庭,朋友,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早年期间父母对他们的回应都有关。

对世界有安全感的人,容易更加热情地对待生活,更加乐观地为人处世。相反从小生活在父母回应较少的家庭中的孩子,敏感多疑,甚至会对社会有很严重的偏见。

因此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要懂得回应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安全感,愿意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

关于“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之双的头像
    之双 2025年11月05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之双”

  • 之双
    之双 2025年11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之双
    用户110502 2025年11月05日

    文章不错《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