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法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对今后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今后学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在1921年的教育法令中,法国就把母育学校(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列入了公民教育的范畴并为其规定了教育目标:在1975年的教育法中则提倡2岁儿童“入园”。以实现“为以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摆脱障碍和实现平等做准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法国对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一体化研究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
1 幼儿园附设于小学中。法国的母育学校是附设于小学中的,而且在法语中,母育学校和小学并称为ecoleprimaire,两者浑然一体。法国的母育学校不同于我国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它跟小学一样有具体的 教学计划 和时间安排(但不是强制性的);其次它才是幼儿园。因为它的主要教学手段还是以游戏为主,儿童以“玩”为主。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利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 科学划分母育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法国1989年的教育指导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形式,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蒙教育阶段”,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和小学前两个年级的儿童;第三阶段为“深入教育阶段”,包括小学最后三个年级的儿童。母育学校的大班既是启蒙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入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一年,大班的学生开始做一些具有基础学习特色的活动,和小学前两个年级的学生一样主要学习法语和数学,并初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这样,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就实现了一体化。
3 统一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1990年,法国政府规定把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并起来,法国国民教育督学的主要职责为:第一,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负责对小学、初中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察;第二,小学督学、技术教育督学、学徒教育督学和信息方向督学。督察初等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教育工作管理和评价教师及有关人员。因此。初等教育的视导员以及教育顾问都需要具有两个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际经验,以利进一步做好母育学校与小学的衔接。
4 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以法国国民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参照表为例,它确定的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范围为“小学教师是一门综合性的职业,教师应该有能力教授各个学科,并承担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中级2班(即小学的第五年)的教学工作,并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同时,国民教育部对幼儿教师和初等教育教师的聘用考试的考试科目也是一样的,初试考法语和数学两项,录用考试有四项,即关于教育科学的口试(涉及教育哲学、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关于常识的笔试、关于语言、音乐或造型艺术的口试以及体育测试等。接受同样的专业训练,有利于实现母育学校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换,也是实施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
5 增加男性教师比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因此提倡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另外,由于法国小学男性教师所占的比例比母育学校高许多,所以鼓励男性进入幼教机构担任教师,以加大母育学校中男性教师的比重。
二、幼小衔接的优势及启示
1 抓住了幼儿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很多专家认为,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速度相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5岁以前已完成人脑发育的80%,到7岁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所以了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3岁以前更为关键。如2到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到4岁是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到5岁半是幼儿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年龄,幼儿掌握词汇的能力在5到6岁时最快。因此,在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让幼儿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利于幼儿尽快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这就需要刚入学的孩子逐步加以适应。而法国的母育学校将课程分为五大活动领域,但没有硬性的学习时间表,大班(既是启蒙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进人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一年)中已经达到第一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便可以开始第二阶段即基础学习阶段的课程,和小学前两个年级的学生一样学习法语和数学、接受公民意识的培养并初步养成自觉和独立学习的习惯。所有幼儿都受这个方向的引导,但并不是一刀切,而是考虑到每个幼儿具体的成熟期和发展节律。这就有利于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从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5岁正好是幼儿走出“自我”并迈向“社会”的一年,因此,让母育学校大班的幼儿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的目的并不纯粹为了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去学习知识,更主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学习跟别人打交道的机会。因为小学作为最初获得社会经验和知识以及培养合作精神的场所,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比家庭更为复杂的学校体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独立自主。法国社会力求尽早帮助儿童“走上社会”,而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衔接正好为国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所。实践证明、幼儿在该阶段已经蹒跚地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因为他们在这里面对的是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群体,他们看到的是一些新的不同情况,他们遇到的是与自己年龄相异的儿童。在这一个相对更加成熟的“小社会”中和比自己年龄相长的“校友”打交道,有利于加快他们社会化的步伐。
4 有利于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幼儿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纳要求更严格、学习期望更高的小学教师,这常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和负担。法国将母育学校的大班跟小学一、二年级融合为一个阶段。在原来的教师仍然跟原班的学生保持联系的同时,所有该阶段的老师经常在一起探讨教学、探讨如何观察学生和进行个别辅导等,这就有利于母育学校的幼儿更早地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师,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有助于幼儿克服对新教师的陌生感与刚入学时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而母育学校的教师和小学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督导和考核,为这种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总之,法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幼小衔接,使母育学校成为一个为孩子未来学习和成长打基础的有效场所,他们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为以后走向小学进行正规的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行为习惯好似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刻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时刻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长时间地坚持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些科学家,文学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甚至在睡眠时产生灵感,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孜孜以求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说话、走路等生活细节,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他人,甚至会影响国家声望。韩国一个公共场所,专门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意大利比萨斜塔中也用中文写“不要随地吐痰”,法国社论“中国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过人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一个细节,让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
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后天积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烟是个坏习惯,但中国烟民的数量仍很惊人,为什么?习惯养成了,改起来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无与伦比,这得益于他的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比。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对不能少了“恒”字。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将一生受益。
关于“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清商”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
文章不错《法国“幼小衔接”的措施及其启示_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