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

网上有关“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西贝柳斯《d小调第六号交响曲》展现出的宗教情怀,比较接近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因此有人称此曲为西贝柳斯的“田园交响曲”。然而西贝柳斯的传记作者大卫-伯奈特-詹姆斯(David Burnett-James)却认为:“这么说并没有错,只是说得不够深入。”因为“第六号交响曲跟西贝柳斯其它的作品一样,都有一股强烈的大自然的逼临感……他的内在一直在对抗一个有生命的‘自然’,而且常常是在‘自然’充满敌意的时候。”所以他进一步的认为西贝柳斯“第六号交响曲呈现出平静的景象,至少是大雨暂歇的平静。”

这首第六号交响曲虽然以d小调写成,但西贝柳斯真正写作的调性意图,乃是同样D调的“多理安调式”(Dorian,古代希腊的一种教会调式)。纵观西贝柳斯的作曲生涯,这种调式的运用极为普遍,因为多理安调式与芬兰民谣的音阶组成极为类似(有学者曾经大胆的假设,芬兰民谣与多理安调式的起源或为一途)。对西贝柳斯而言,采用多理安调式作曲只是手段,其目的乃是为了撷取芬兰民谣的要素。但他自己在这首交响曲中,才把这种调式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才让所有的音乐学者开始将多理安调式,正式认定为西贝柳斯作曲的特色与基本手法。

芬兰指挥家约那斯.库克库能认为:人的年纪越大,对西贝柳斯《第六交响曲》的接受度就越高。相对西贝柳斯的七部交响曲(另有一部没有完全创作出来的《第八交响曲》)而言,这部交响曲是被人演奏最少的。

全曲较为简洁,中古调式之一的多利亚调式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古色古香的创作手法,也与作曲家强调芬兰民族特性有关。在宏观上,该曲有点类似由单主题激发的多次变奏,四个乐章由此唇齿相依。

交响曲开始时是几条透明的弦乐旋律在平静流动,它们互相交织,起伏动荡,时分时合,没有出现明确的主题轮廓,如此进行了将近30小节之后,独奏的双簧管才唱出了典型的西贝柳斯乐句。这一纯净悠然、明朗虔诚的旋律在发展中使人联想到太阳下那神秘无比的北欧大地。

第二乐章优美轻快,它突破惯例地没有使用慢板乐章,而代之以一个小快板乐章。

第三乐章速度稍快,一个跳跃式节奏的主题和一个相当飘逸的主题展开了交替。

第四乐章是很快的快板。第一主题类似意味深长的对话,并内含有肯定意味的回答。再接上一个情绪略显急促的主题和一个充满浓郁民俗风格的主题。这三个主题有序发展,在变形中出现音色、力度以及其他表现因素的变化。基调奠定在柔和之上,也时而闪烁出强烈灼人的光彩。音乐的结尾在渐渐走向弦乐高音区之后,反向趋于平静,在定音鼓微弱的震音背景上,宁静地回忆了过往的主题。

本人更喜欢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关于“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丹易的头像
    丹易 2025年11月05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丹易”

  • 丹易
    丹易 2025年11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丹易
    用户110508 2025年11月05日

    文章不错《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第六交响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